• 喻家山下石榴红

    喻家山下石榴红 本专题图片由学工处提供。 京剧《贵妃醉酒》,一笑一颦之间弘扬民族毓秀文化。 舞蹈《藏舞韵》,飘扬的裙摆尽显藏族人民的热情豪迈。 合唱《中国》,多民族语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与祝福。 书法展示“同心奋进七十载,喻家山下石榴红”。 服装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风情万千。 合唱《打起手鼓唱起歌》,悠扬的鼓声奏不尽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民族大联欢《相亲相爱》,唱不完各族儿女团结一心的喜悦。

  • 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乃为李商隐无题诗中又一压卷力作。义山的诗歌以无题诗的成就最高,而无题诗中,又有几篇是其成名的主要作品,这首就是其中之一。义山的诗歌向来有艰涩难懂、冷僻孤怪之称,如《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等。但也正是这一特点,铸就了他朦胧凄美的诗歌意境以及瑰丽的想象。我借鉴了吴振华老师的看法,用了四个字来概括,简而言之就是“潜气内转”。对此,我们来根据这首诗具体分析。 开篇首句,一种凄美寂寞的场景跃然纸上,扑面而出。你许诺再来却无影无踪,明月斜照楼阁已敲响五更。这一句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开篇首句,先渲染一幅极其凄冷的画面,以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那为何要营造月暮钟楼的画面呢?可见这是男主人公夜半梦醒所见之景。以此,首句也就点明了这诗是围绕“梦”而下笔的。然而此句的意境,还要结合下文来共同营造。 紧接着“梦为远别啼难唤”一句,是对梦境的简单概述。相别多年,不曾会面,而忽于梦中重逢,却难以触及。梦中因离别啼唤也难留住你,男主人公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内心失落万分,就此醒来,然而醒后,不见对方。此刻却只有斜月凄冷的照在楼上,远处五更钟声心头萦回缠。就此,全诗的开篇意境完全显露。很明显,这是一首思人不得的作品。颔联的后半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则是说男主人公醒后,因梦中有怀,起身题书。本不做此梦,还不会过于伤感。做了这个梦,思念之情愈发强烈。男主人公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毅然挥笔,直到“书被催成”,方才知道连墨都没磨浓。这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正如“红笺为无色”一般,这样写为的是突出主人公极度的思念之情。 颈联所写的是醒来以后居室内朦胧的气氛。残烛半照绣有翡翠鸟的帷帐,炉中熏香笼罩在芙蓉褥上。梦中的一幕幕与醒来后居室内的一切景象,不由得让主人公睹物思人,再次回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梦与现实在模糊的光影里交织在一起,让人分辨不清虚实真幻。 若说前面这几句是主人公的苦苦思念,情感还不至于悲伤,可是尾联笔调直接急剧下跌,情感跌落到最低谷。良久,男主人公望着写好的书信、曾经共枕的床榻,心中莫名涌起更多的悲伤和怨恨。刘郎已经怨恨蓬莱山的遥远,如今分离你比蓬莱山还远万重。相传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与阮肇入山采药迷路,两名女子见状,遂请回家中留宿半年,并约定相守一生。后来刘晨再度前往天台山,却再也寻不到二女踪迹,方才知晓二者为仙女,誓言不过儿戏。刘郎已经如此凄苦,更何况主人公呢?作者在此巧用虚词,以“已…更…”的局势,语调推进一层,更加突出了男主人公的极度伤感和思念之情,甚至有了些许怨恨。 分析至此,想必读者都会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萦绕在心间,这种感觉,我认为就是潜气。义山的诗歌,大都具有潜气内转的特点。初看只觉华美,而细细品味,方能察觉其具有的一种强大的潜气。而这种潜气的营造,跟李商隐的修辞驾驭和虚词使用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回到本诗,整首诗由梦醒下笔,融合了梦境与梦醒、现实与幻象,营造出虚实结合、真幻相生的奇特艺术氛围。而在本诗的最后又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这样的诗,读罢感慨万千,其效果不亚于绕梁三日的功效,这也正是义山诗歌的最大亮点所在。 (作者单位 电气学院)

  • 池塘之底的春天

    池塘之底的春天 最近迷上了法国电影,连着看的几部佳片虽都是叙述浪漫而平凡的故事,但却让人备感温暖。这部入围奥斯卡获项提名、获得多项国际大奖的《放牛班的春天》,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家法国辅育院有一群幼小的男孩子,他们大多都是一些“问题学生”,顽劣异常、难以管教。学校对待他们的宗旨是“犯错即处罚”,而他们对此也针锋相对。在这种环境下,老师学生都彼此敌视,直到他们迎来了马修老师——一位伟大而失意的音乐家。马修老师对学生有着博大的胸怀和爱,他一改学校原有的教育方式,增设音乐课,希冀用音乐打开学生的心灵,启迪他们的心智,以引导他们走向正途。 他安排非故意弄伤老师的学生来照顾受伤老师,以取代原来的体罚和责打;他关怀单亲家庭的孩子,引导他们缓释与家人的隔阂;他鼓励内向的孤儿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并给予他爱……他知道,这些孩子都是天使,表面的顽劣只是没有人正确引导他们而已。于是他甘愿成为第一个,哪怕起初遭受到了各种挫折、沮丧和落寞,但他依然微笑前行,就像对音乐的执念一样。 曾记得一则箴言:“生命是个偶然,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这群孩子,他们是最叛逆最狂狷不羁的人,却又是最缺乏爱且最渴望爱的人。他们并非不可引导、不可改变,只是尚未遇到合适的人、经历正确的教育而已。当他们随时随地都在感受这个世界的敌意的时候,唯一的方式就是将自己伪装得像刺猬一样,以此保护自己柔软的内心,哪怕会刺伤别人,也无可厚非。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阵阵优美的旋律,马修老师引导他们走进音乐的世界,让他们对世界充满无尽的遐想,进而获得美妙的体验。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一个叫莫翰齐的学生。他生性孤僻,一直对母亲怀有成见,但是在马修老师的疏导下,他却对母亲渐渐亲近起来,也对身边人变得温暖起来。同时,他独特的嗓音也被马修老师挖掘出来,在马修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他最终成为了一名音乐家。音乐给予莫翰齐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但对莫翰齐来说,马修老师对他无尽的爱才是真正让他成长、成才的必需,需要爱的人获得了爱,生命才是真正意义上获得了救赎。 这部温暖、浪漫又平凡的电影,就像一掬清茶,看似普通,细细品味方能探寻到无尽的芬芳和独特的魅力。音乐是世间最宏大的博爱,是最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它在那时那地是被辅育院完全忽视的东西,但让观众欣慰的是,它却被马修老师带进了无数个“顽劣”孩子们的生命中,并一直伴随、指引着他们健康成长。 音乐充满温情,充满关怀,充满爱,是人心的颂歌、灵魂的律动。愿这美丽故事中的爱和温暖,漫延到更多人的心房。 (作者系校友)

  • 归田园居

    归田园居 若天风不绝于耳,暮色 将如穿心箭升起,众山点名 你的影子也跟着作答 乡音不改,可否 背着家乡旅行? “若有生魂梦颜色 还望回家传消息” 蓝田玉沉入梦中 长辈的诗句不敢忘记 群山峰起如龙抬头 云雨梦一场,不抵一封家书 若你在万家灯火中慢慢暗去 我也当离开,到别处 寻找信你的香火 依依墟里烟,不过平平餐饮 而东篱凶险,阻隔你 成为陶渊明 也阻挠我,在山中耕一片苦菊 (作者单位 公卫学院)

  • 游江汉路

    游江汉路 江汉路上的建筑就像散落的珍珠。近现代的西式建筑,有的偏罗马风格,有的充满文艺复兴的气息;风格各异的招牌广告,有的浮夸,有的生动。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显得精致又神秘。 大理石的沟壑里,一定填满了许多故事。江汉路适应着商业步行街的新设定,五颜六色的店铺招牌,川流不息的旅客,令我瞬间恍惚。恢宏气派的欧式建筑中可窥见上层的精致和繁华,而路边饱经风霜的铜像却发出底层百姓朴素和艰辛的无声呐喊,时刻提醒着那段不可忘却的惨痛历史。侵略本具有双重性,它在刺激老汉口迟钝的近代化神经的同时,也将平头百姓推入了时代沧桑巨变的洪流。奢靡喧腾的租界内,必有苦难和屈辱做地基。 步行的话还是建议从江汉关钟楼开始。昔日的英属地标已转型为武汉城市历史博物馆,沉寂的石柱用光阴的皱纹默默述说着历史沉浮。工作人员都身着白色旧式水手服,像海关公员,也是情景再现。 站在石雕的精致小阳台上俯瞰江面,仿佛看见了百年前樯楫济济的盛况。西洋的香水、香烟、美酒漂洋过海抵达江汉关,再从武汉的交通命脉输送到华中乃至西部各地。而现在,工业2.0时代的新时代中国,正是从此港将国货远销海外,让世界感受中国经济腾飞的累累硕果。作为武汉人,我们又怎么不能将她再次打造成东方威尼斯呢? 钟楼三层有个小平台,仿佛喧嚣中的一处小岛,令人窃喜偶能觅得一丝清欢。坐在木质长凳上,不由得慵懒起来。江风轻抚,青丝飘舞,船的鸣笛和车的喧嚣都漂浮起来,好像很远很远。抬头是钟楼,立柱庄严,浮雕肃穆,只有指针无言地走着,走着,以百年的气魄。 可以两个人,依偎着互相说着情话;亦或一个人,在咖啡氤氲里,看时间滑落,看影子摇晃。就在这里,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无人打扰,更无人催促,真好。 当然,玩也少不了吃。江汉路的美食不少,从豆皮酥饺到炸鸡披萨,从火锅冒菜到咖啡奶酪,南北交融,中西荟萃,就等着有心人来发掘。 到江的那边来一次人文之旅吧,乘轮渡亲吻对岸,到中山公园回忆童年,去市美术馆感受艺术的温度……你会发现,原来,可以和一座城的呼吸如此贴近。 (作者单位 建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