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是空言去绝踪

期次:第673期    作者:潘弘宇   查看:160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乃为李商隐无题诗中又一压卷力作。义山的诗歌以无题诗的成就最高,而无题诗中,又有几篇是其成名的主要作品,这首就是其中之一。义山的诗歌向来有艰涩难懂、冷僻孤怪之称,如《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等。但也正是这一特点,铸就了他朦胧凄美的诗歌意境以及瑰丽的想象。我借鉴了吴振华老师的看法,用了四个字来概括,简而言之就是“潜气内转”。对此,我们来根据这首诗具体分析。

开篇首句,一种凄美寂寞的场景跃然纸上,扑面而出。你许诺再来却无影无踪,明月斜照楼阁已敲响五更。这一句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开篇首句,先渲染一幅极其凄冷的画面,以此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那为何要营造月暮钟楼的画面呢?可见这是男主人公夜半梦醒所见之景。以此,首句也就点明了这诗是围绕“梦”而下笔的。然而此句的意境,还要结合下文来共同营造。

紧接着“梦为远别啼难唤”一句,是对梦境的简单概述。相别多年,不曾会面,而忽于梦中重逢,却难以触及。梦中因离别啼唤也难留住你,男主人公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内心失落万分,就此醒来,然而醒后,不见对方。此刻却只有斜月凄冷的照在楼上,远处五更钟声心头萦回缠。就此,全诗的开篇意境完全显露。很明显,这是一首思人不得的作品。颔联的后半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则是说男主人公醒后,因梦中有怀,起身题书。本不做此梦,还不会过于伤感。做了这个梦,思念之情愈发强烈。男主人公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毅然挥笔,直到“书被催成”,方才知道连墨都没磨浓。这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正如“红笺为无色”一般,这样写为的是突出主人公极度的思念之情。

颈联所写的是醒来以后居室内朦胧的气氛。残烛半照绣有翡翠鸟的帷帐,炉中熏香笼罩在芙蓉褥上。梦中的一幕幕与醒来后居室内的一切景象,不由得让主人公睹物思人,再次回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梦与现实在模糊的光影里交织在一起,让人分辨不清虚实真幻。

若说前面这几句是主人公的苦苦思念,情感还不至于悲伤,可是尾联笔调直接急剧下跌,情感跌落到最低谷。良久,男主人公望着写好的书信、曾经共枕的床榻,心中莫名涌起更多的悲伤和怨恨。刘郎已经怨恨蓬莱山的遥远,如今分离你比蓬莱山还远万重。相传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与阮肇入山采药迷路,两名女子见状,遂请回家中留宿半年,并约定相守一生。后来刘晨再度前往天台山,却再也寻不到二女踪迹,方才知晓二者为仙女,誓言不过儿戏。刘郎已经如此凄苦,更何况主人公呢?作者在此巧用虚词,以“已…更…”的局势,语调推进一层,更加突出了男主人公的极度伤感和思念之情,甚至有了些许怨恨。

分析至此,想必读者都会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萦绕在心间,这种感觉,我认为就是潜气。义山的诗歌,大都具有潜气内转的特点。初看只觉华美,而细细品味,方能察觉其具有的一种强大的潜气。而这种潜气的营造,跟李商隐的修辞驾驭和虚词使用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回到本诗,整首诗由梦醒下笔,融合了梦境与梦醒、现实与幻象,营造出虚实结合、真幻相生的奇特艺术氛围。而在本诗的最后又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这样的诗,读罢感慨万千,其效果不亚于绕梁三日的功效,这也正是义山诗歌的最大亮点所在。

(作者单位 电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