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学者共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专家学者共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张梦)3月22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与境界高层论坛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学术活动在校举行。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参加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学校响应党中央和教育部号召,于2014年2月成立国家治理研究院,得到湖北省、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5年来,研究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实现了长足发展。邵新宇强调,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广泛交流、深入研讨,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出谋划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国家治理智库联盟高层论坛启动仪式。 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感谢教育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并回顾了研究院五年来的成长足迹、重要活动、重大成果、人才培养和未来规划。他表示,国家治理研究院围绕“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宗旨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国家治理研究院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智库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国家治理智库联盟的组建,重点加强国家治理基础理论和宏观政策研究、绿色GDP绩效评估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研究、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努力发展并突显国家治理研究院的特色和优势。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科研部主任、一级教授许耀桐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特色鲜明、坚持创新、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敢于解放思想。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军提出,要通过强化政治导向、战略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提升智库的资政水平。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指出,国内高校智库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智库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存在内部协调不够、评价导向偏差、缺乏宣传机制、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及数据积累不够、缺乏一流的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缺乏平等对话的氛围等共性问题。新华社瞭望智库助理总裁、研究总监许元荣从目标、内容生产、选题模式、生产模式等方面,介绍了瞭望智库运行的实践与思考。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指出,中国智库联盟应从解决合法身份、提高体制机制和国际参与程度等方面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科人才技术交流发展中心主任王上铭指出,智库建设既需要扎根于基层地方政府,深入地方实际着力解决问题,也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述明强调,新时代高端智库应关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智能社会背景,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上海分会秘书长刘征宇介绍了全球化智库的建设经验。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虞崇胜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既要做“后证性”的研究,即研究已经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也要做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即研究新发现、新问题、新对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学术合作部主任杨清清针对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交往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吸纳国外研究人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推进研究人员国际化等建议。湖北大学县域治理研究院院长李荣娟指出,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应该把县域治理置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框架中进行审视。欧阳康认为,智库要真正体现中国未来需求和发挥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关键桥梁作用,当前我国智库建设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理性智慧和实践智慧相结合,智库研究人员应顶天、立地、有中气。 欧阳康还发出筹建国家治理智库联盟的倡议。他倡议,在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治理相关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专业智库的交流合作,组建国家治理智库联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围绕国家治理重大问题开展协同攻关。

  • “E路同行”学原理

    “E路同行”学原理 本报讯 3月14日,电气学院“E路同行”学讲团学习交流会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参加活动。 学讲团6位成员依次分享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体会和收获。2017级博士生韩杰祥以“奏响青春”为主题,从“梁家河”实践看青春奋斗,提出新一代大学生应当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事迹和重要讲话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人生规划。2015级本科生张家琦提出用唯物辩证法对“键盘侠”进行三大改造,从实际出发认识问题,从实践出发分析矛盾,从实效出发理性发声。2018级博士生郭旭升以共享单车产业为例,提出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5级本科生张松岩从首钢的转型发展看事物的发展规律。2018级硕士生陆亦齐通过浙江大学研究生研发空气洗手装置的事例,呼吁要立足专业,造福社会。2017级博士生郭自清以“万家灯火点亮神州大地”为题,对比了中国在发展中实际走的路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方案,说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学讲团提出要发挥党支部的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学习,发挥网络平台的辅导作用,多运用实例,把握学习的实效,将其内化为坚定信念,并结合实际,发挥学讲团的引领作用。 马小洁对学讲团的积极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他强调,学讲团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学习内容,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更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指导学习生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自己,从而解决学业、就业和个人发展问题。马小洁希望学讲团通过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班级、年级、学院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据悉,“E路同行”学讲团是电气学院为了进一步发挥优秀学生的朋辈作用,引导广大学生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而成立。学讲团由13名优秀的本、硕、博学生组成。学讲团成立以来,通过集体学习、集体备课,结合电气学院荣誉课程《职业能力提升与实践》,指导各本科生班级和党章学习小组开主题班会、做专题研讨,带动同学们透过原理看世界、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电气学院)

  • 功能型党支部试点成立

    功能型党支部试点成立 本报讯(通讯员王健 龙志)3月3日,我校研究生组织、社团试点功能型党支部成立会议举行。 党委研工部副部长黄贝娜宣读了《关于试点成立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组织、社团功能型党支部的决定》。她希望,功能型党支部牢牢把握政治建设核心功能,努力将党支部打造成为加强学生干部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的领航集体和服务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战斗堡垒。 党委研工部龙志从设立依据、建设目标、组织设置、试点任务、党员职责、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校研究生组织、社团试点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方案(意见征集稿)》进行了解读。 各研究生组织、社团功能型党支部书记依次发言。校研究生会党支部书记郭自清带领全体功能型党支部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校团委书记林桢栋表示,学生组织、社团要以试点成立功能型党支部为新起点,以党建带团建,全面提高组织、社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耿远明对功能型党支部试点探索给予了肯定,并谈到要充分发挥我校作为高校党建联系点的职责,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探索方法、总结经验。研究生院副院长戴则健希望,功能型党支部的党员骨干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强支部、带好团队、为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做好服务,努力为全校495个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做好表率。 会后,功能型党支部召开第一次集体组织生活暨内部培训,从认识党支部、提升政治能力,认识品牌、提升业务水平,认识自己、锻造卓越组织三个方面,开展了主题报告、微党课、支部大讨论等。

  • 星空下“对望”

    星空下“对望”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交织,中国音乐与西方乐器同奏,流行音乐与管弦乐曲碰撞。3月22日,“星空”科学与艺术的对望系列音乐会研究生专场、机械学院专场和电气学院专场落下帷幕,师生在高昂与婉转之间领略艺术的别样魅力。 图/通讯员 曹子榆 张时中 文/通讯员 张鲁宁 叶孜 陆周 雅婷

  • 节水在行动

    节水在行动 3月22日是第27届“世界水日”。水利部综合事业管理局、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武汉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在我校梧桐语问学中心联合开展“世界水日·武汉市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节水在行动”主题活动。我校碧水环保协会等8个高校节水志愿者团队获授旗。我校等6家单位代表共同签署《高校节水减排联合倡议书》。 记者 牛晓丹 报道

  • 商业秘密法立法提案受关注

    商业秘密法立法提案受关注 本报讯(通讯员李薇薇)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立法议案经由33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合署名,正式入选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6号议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该议案由我校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主任郑友德教授和北京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马一德研究员共同倡导并负责完成,法学院范长军讲师、李薇薇副教授和伍春艳副教授参与议案起草。 经过4年研讨,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和马一德团队最后形成了30余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立法议案(含“建议稿”和“立法说明”)与立法参考资料。“建议稿”共设五章,分别对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具体定义、权利归属、保密义务、侵害行为与责任认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该议案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肯定,认为其结构合理、法条精深、论证充分,契合了我国政府加强商业秘密国际保护的政治意愿,对推动我国商业秘密的专门立法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将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继续与马一德团队密切合作,关注并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法》尽快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为我国商业秘密立法贡献力量。

  • 六项科技成果落地襄阳

    六项科技成果落地襄阳 本报讯(湖北日报记者王际凯 姜远海 通讯员龚为军)3月19日,在襄阳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华中科技大学专场)中,我校6项科技成果落地襄阳。 活动中,我校机械学院、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能源学院、环境学院,以及华工激光带来的7项科技成果,以项目路演的方式进行了推介展示,来自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及地方企业代表与项目团队进行了交流。最终,“面向环保装备的高频智能电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技术运用及示范”“PM2.5细颗粒物团聚强化除尘技术”“工业燃料煤改霄和气改霄技术”“智能机器人泊车系统”“面向智慧能源的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技术”6个项目团队分别与襄阳企业签约。 据悉,近年来,我校与襄阳市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了紧密联系。我校与襄阳市在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共建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此举旨在依托我校的人才、科研成果和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一见钟情爱上你

    新闻学院陈先红谈公关——一见钟情爱上你 当新闻学院陈先红教授匆匆赶到约定的采访地点时,她的发丝上还沾着雨丝。2018年末,陈先红获评“改革开放与公共关系40年影响力人物”。在咖啡氤氲缭绕中,这位“女强人”慢慢回溯自己与公共关系“一见钟情”的缘分。 她们的故事从一本书开始…… 20世纪80年代,公共关系作为全新的概念乘着改革开放春风传入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1984年,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的陈先红偶然被地摊上一本名叫《简明公共关系学》的书吸引。 “什么样的关系是公共的呢?与人际关系学有何不同呢?”陈先红回忆说,当时中国思想还不够解放,总觉得公关就是拉关系、走后门,难登大雅之堂。看到竟然还会有讲述公共关系学的书,她十分惊讶。带着好奇,陈先红大量阅读书籍,听公关方面的讲座,慢慢地对公共关系这个新名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公共关系是一门让人受益终身的学问,它培养了我的战略思维、创意思维和咨询策划能力,也改变了我的学术路径和人生命运。” 1988年,陈先红来到武汉一所高校任教。她主动选择主讲《公共关系学》,从此开启了与该学科的不解之缘。2000年,陈先红被引进到我校新闻学院任教,其主要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就是公共关系学。迄今为止,她与公关已经结下了30余年的情缘。 “我为公关而生。”陈先红说,自己见证了中国公关行业在80年代的“一夜走红”,也见证了90年代的“告别公关”潮,更参与了21世纪初的“守得云开见月明”。虽然公关已经从潜学变为显学,但是在学科建设上,却一直遭受着学科合法性的质疑,在实践上也一直面临着“污名化”的挑战,社会上也对公共关系存在一定误解。 杨春燕是陈先红的2006级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北京一家公关公司工作。有一天,她的母亲突然打电话来:“陈教授,公关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一个正当的职业?我很不放心我女儿,她总是什么都不和我说。”当时的情形,陈先红记忆犹新:“我哭笑不得,耐心和她妈妈解释了半天,当她听我说,很多美国总统卸任之后的工作就是干公关时,她才放心地挂了电话。” 其实,公共关系学界一直呼吁为公关正名、改名或者用别名,但收效甚微,熟知非真知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此,陈先红决定用实际行动做一个公共关系实践示范项目。2016年,陈先红拿到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讲好中国故事的元叙事传播战略”。于是,她决定发起一场全民参与的“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并取得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果。“公共关系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话语实践,通过讲故事来建构‘意义地带’,实现沟通对话、舆论引导和情感认同,这才是最有效的公共关系实践。” 为了助推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多年来,陈先红和她的团队一直在努力,逐渐完成了一批在国家形象、政府公关、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新媒体公关等研究领域的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各类横向咨询课题,以及SSCI论文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2013年,华中大的公共关系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国内第一个二级学科公共关系学博士点获得批准。说到这里,陈先红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是中国公共关系学科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 在陈先红看来,只有培养出高层次的公关人才,才能推动公共关系学科不断发展。“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很入世的学者。可是在我的心里,我是在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精神上的出世源于我对校园的热爱,对公共关系的热爱。” 刘晶是陈先红的博士生,也是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她亲切地称陈先红为“红姐”。“红姐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她做事充满了爱和激情,言必行、行必果,既是有点完美主义情结的严师,也是于细微处温暖人心的姐姐。红姐是一个大气的人,如同她的思维方式,擅长宏观思维和整体思维,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她会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意思维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的教学思想”。 刘晶曾经问陈先红:“你是如何做到理论研究和实战策划并行不悖的?”陈先红深有感触地说:“做学术研究和做咨询策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路径。学术研究需要‘拼命地深刻’,而咨询策划则需要‘片面地浮浅’。早年做起来有点‘分裂’的感觉,而现在则觉得这些独特的经历非常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因为理论和实践从来都是互相影响、互相提高的。”在陈先红看来,社会学科的学者都应该具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是一种“顶天立地”的能力。她诙谐地说:“既要能够上山砍柴,又可以下海捕鱼,这样才能教好书、上好课、培养出好学生。” 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陈先红打造了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这支小有名气的团队主要由陈先红的学生组成,先后为百余家企业、政府、城镇进行咨询和策划。他们还在中国大学生公关策划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屡摘金银奖。从海澜之家到中石化长燃、保利物业、保利和乐教育,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先后主持和参与了100多个咨询策划项目。 如今,虽然入选了“中国公关100人”“中国公关杰出人物”,但陈先红仍然喜欢称自己为“公关的守望者”。因为在公关“麦田”上,30年来,她初心不改,始终守望着最现实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