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密码”竟藏在颜色里

期次:第685期    作者:记者团 王之玉 本报记者 汪泉   查看:122


“群山绕盆,三水过境;胡汉交融,草牧交错;晋绥边区,革命中心”。这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一个文化与自然资源共生共融的山区县城,也是国家确定的 36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力量,岚县面临着“积极发展旅游愿望与地方特色资源认识”之间不对应等矛盾。因此,“如何通过规划助推岚县精准扶贫”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9 年4月,建规学院积极响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号召,承担中国科协定点扶贫项目“岚县古迹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助力岚县脱贫摘帽。接到任务后,建规学院迅速组成了由学院党委书记钱思领队、院长黄亚平负责、何依教授技术领衔,规划系、建筑系、景观系、艺术设计系为骨干的工作专班,并组成规划团队、古建测绘团队、党员先锋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岚县开展扶贫工作。

同年 6 月起,何依团队先后 4 次进驻岚县进行实地踏勘,展开了共计 20 多天、40 多人次的现场工作,与岚县政府、相关专家多次深入交流,拟定方案并不断反馈优化。12 月 13 日,项目在验收评审中获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唯一“优秀通过”的高度肯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也荣获中国科协 2019 年度定点扶贫优秀工作单位,并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扶“志”扶“智”,精准挖掘

面对山西“文物大省”与岚县“文物小县”的现状,地方政府对以古迹保护为抓手推动岚县脱贫,并不抱有很大信心。扶贫先扶志,团队因此制定了以“扶智”为基础“扶志”的第一目标:首先要认识岚县资源优势,树立地方政府的文化自信,重点要讲好岚县故事,精准制定扶贫规划。

在当地抗战史学家梁明旺的帮助下,团队成员、规划系教师邓巍带着学生有针对性地走访了红色故事村落,与相关村民访谈,并系统考察历史古迹,通过口述和实证相结合,把访谈和视频整理成册,用心记录下岚县的抗战历史。在调研过程中,听不懂当地方言曾成为团队的沟通阻碍。“后来我们请同行的当地司机为我们翻译交流,他非常热心,在他的帮助下我们也成功完成了口述史的收集。”团队成员、2018级硕士生杨瑞鑫说道。

从酷暑到寒冬,团队先后盘点了 368处文物古迹,疏理出岚县历史文脉;走访了 19 个红色村落,采访了 18 位抗战幸存者,形成了 3 万字的访谈报告,1300 分钟的访谈音像,记录岚县抗战口述历史;测绘了 1 城、1 村、20 处历史建筑,勘探了 13个乡镇,绘制了 150 余张分析图,构建基础数据库。在“胡汉交融,草牧交错,敌后交界”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战略形势中讲述岚县故事,团队的努力让当地政府感受了到文化振兴的底气。


全域统筹,量身规划

“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是规划扶贫的关键,需要做到“精准探掘特色资源”和“精准把控现实需求”两个方面。2019 年6 月,在岚县古迹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座谈会上,何依对岚县扶贫作出如下规划:“此次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全域统筹,即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与文物古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重点是活化三个城、提升一个村、整合一个主题,从北魏到现代,讲好岚县故事,最终实现‘复兴千年岚城、整合红色记忆、升级土豆花海’”。

团队从县域体系、历史城镇、特色村庄三个层次定制了岚县的规划框架、内容和策略。在城镇层面,团队将活化千年岚城(北魏秀荣城、隋城、宋城)作为重点,以岚城历史建筑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要素,制定岚城古镇活化利用方案;在村庄层面,团队针对岚县四类传统村落,选取典型村落形成岚县乡村振兴的样本工程,实现扶贫惠民;在县域层面,团队整合红色记忆,在“大历史”的主题下,通过无数个鲜活的“小人物”,将抗战史迹作为贯穿全域旅游发展的主线,将生态保护、古城利用和乡村振兴统筹在红色记忆中,形成系统的特色产品和配套设施。


振兴乡村,未来可期

团队通过不断探索与交流,对县域文物古迹、红色文化、特色生态、重要历史城镇、特色村落等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整合,为岚县“量身定制”了规划。自然风光优势即为“绿”,抗战历史即为“红”,加上历史建筑的“古”,团队创造性地提出适合岚县的“绿色+红色+古色”的集群发展思路,为岚县文旅事业提供精准与可行的发展框架,助推当地实现脱贫攻坚。

何依团队的成果不仅为文旅发展建设提供了具体行动内容和指南,也进一步提振了岚县政府的文化自信,同时获得了当地政府、居民及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我们做的只是先搭建了个平台,从而让更多人知道岚县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未来能有更多团队加入,不断地推进岚县的发展。”团队成员、2018级硕士生李炜说道。

对岚县扶贫而言,持续帮扶是精准扶贫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何依也表示,扶贫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规划是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的,未来还需要不间断地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驻点持续帮扶,推动岚县在创新发展中传承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