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我们在路上

期次:第674期    作者: 程亚楠 牛晓丹   查看:145

医生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角色。有一种医生十分特别,既是医生,又是朋友,有时还是家人。他们,就是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又称全科医生,他们掌握预防、保健、康复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辖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全面、持续、及时且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自2009年校医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至今,涌现了许多医患情深的故事,也有医生成长的印迹。

这份工作得走心

“家庭医生这份工作真的需要‘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得走心。”心血管专科副主任医师王砾198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同济医学院),在校医院内科工作已30余载。他说:“递一杯水、一张纸巾,小小的关怀,甚至一个贴心的眼神都会让病人感动。医务人员的本职应该是雪中送炭。”有近20名患者每次都指定王砾治疗咨询。

家庭医生职责范围大,不仅要疗身,还要疗心。王砾与患者除了面对面治疗之外,还经常微信沟通病情。患者经常与王砾分享家长里短,甚至夫妻吵架都要王砾出面调解。除了一对一微信联系以外,王砾也建立了自己的患者微信群,以便更好地与患者沟通。由此,医生和患者界线越来越模糊,双方关系也从普通医患关系变成老朋友和忘年交,甚至是亲情。

校医院开展的家庭医生服务多以团队形式出现。2018年,校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并组建7个家庭医生团队,采用3+x模式,即医生、护士、药剂师,定时定点开展社区体检卫生保健活动。根据每个社区具体情况不同,团队分别侧重于基本保健、公共卫生、恢复医生的配置方式。王砾作为其中一个团队的队长,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要积极开展社区疾病预防,如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指导和体检工作。新的HIS系统投入使用,使居民在小区就地挂号、诊断到医疗成为可能,打通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喻园一期社区有个高血压病人走路不方便,我说你不用来了,我们去小区给你开处方。”王砾谈到,“在病人最需要你的时候,方便他们一下,病人会很感动的。”

“帮助病人康复,让他们健康快乐,让我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个人价值也得到了最大实现。”这是王砾作为家庭医生最大的感受。

学习不止是自我要求

下午要走访一个患者,医生冯幼兰按照约定时间与护士一起出发了,路上谈论着入户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近期情况。“咚咚咚”,是患者儿子开的门,他笑着说:“冯医生你来了,好几天不见面,我爸这几天念叨你呢。”老人脸上也布满笑意。体格检查,量血压,测血糖……冯幼兰和护士在检查患者身体状况时,不忘和他们拉拉家常。

2009年,校医院改成社区医院,设立家庭医生。从刚开始的学习探索,到现在带领团队专业的护理病人,我几乎是伴随着家庭医生团队的建设成长起来的。”冯幼兰说。

家庭医生制度是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健康服务和疾病管理制度,社区居民各个人生阶段的身体状况会被全程记录。该制度有利于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合力就医,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在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家庭医生个体受培养体制和知识结构的局限,许多服务必须以团队形式完成。校医院结合国内外情况摸索出适合本社区的方式,前景也日渐清晰。

冯幼兰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热忱和期待。除了加强培训,成立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外,加强信息化对接是冯幼兰迫切想推进的一项工作。校医院为社区患者建立的9万份健康档案即将对接武汉市居民医疗档案,从孩子的疫苗到老人的保护,可做到一键了解,方便诊断,节约时间。

“学习不止”是冯幼兰对自己的要求。轮班去同济医学院培训、去兄弟高校交流、学习来院专家的授课,使全科思维模式扎根家庭医生脑中……从只懂医学专业知识到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都学习的“全懂”医生,与团队一起成长,是校医院许多家庭医生的真实写照。

家庭医生是广大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家庭医生制度以全科医生为主要载体、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他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未来,华中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