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校园文化长廊 体悟文化素质教育

期次:第481期       查看:28








在校史馆与南六楼(网络与计算中心)之间的那片树林里,校园文化长廊已正式落成。8块石牌笔直竖立在道路的两侧,路中横跨一道朱红色的石门,门楹前后雕刻着“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科学,责任创新”16个大字。石牌相对而立,错落有致,和庄重的石门共同构成了校园里新的人文风景。
精心设计的浮雕,勾勒出生动的景象;清晰镌刻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历史。长廊的石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八大主题,记录着我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
校园文化长廊由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策划,机械学院副教授袁华祥等负责设计工作。学校党委宣传部支持经费50万元。武汉博昊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仲廉捐资50万元,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李军旗捐资10万元。深圳校友彭小波等人也积极参与捐资。
主题
群贤毕至论科文
卷卷凝思大学魂
母语镌情融血脉
群经养性伴晨昏
京昆诗曲精神美
丝竹管簧境界敦
更有课堂延社会
瑜园绿涌了无痕
故事
华中大特有的人文景点
“其实它应该被称作‘文化素质教育纪念墙’,不过民间的叫法更好听、更有文化气息”,杨叔子院士听到“校园文化长廊”这一称谓时笑着说。
在杨叔子看来,爱因斯坦广场、孔子雕像、名人园等虽都属于人文景点,但并不为我校特有。“华中大特有的人文景点有两个,一个是青年园里的胡吉伟见义勇为纪念碑,另一个是现在的校园文化长廊。”
杨叔子介绍,第一场人文讲座于1994年举办,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由此开启。在全国高校中,我校率先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我们组织了人文讲座、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经典名著读书班、社会调查等活动,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校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已历三届。
杨叔子长年致力于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他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他非常关注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多次参与建设方案的设计讨论,了解建设进展。
从举办人文讲座到将《中国语文》纳入必修课程,杨叔子始终认为“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中的人文渗透”。
据杨叔子回忆,人文讲座办到500多期时,一位学生已经听了400期,并且做了厚厚的笔记。“这个学生在应聘时得到了高度评价”,杨叔子赞许道。
校园文化活动新去处
“想把学校十几年来的文化素质教育成果固化下来,选择何种表达方式,是当时最大的难题。”作为校园文化长廊建设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我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余东升回忆道:“最开始提出了很多方案,从校园名人墙、讲座集录、石碑,到最终敲定采用以图配文制作浮雕的形式,经历了多次讨论和修改。”
2009年,在学校纪念文化素质教育15周年大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决定通过纪念墙的形式来展现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成果,并确定了“文化素质教育纪念墙”的八大主题:讲座、编辑出版《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师生阅读经典、京昆戏曲、音乐会、社会实践和瑜园建筑。
校园文化长廊处于校园中轴线上,临近校史馆和图书馆,余东升解释:“这样的选址是为了方便同学们经常来看看,更加多元地感受校园文化。”作为一道全新的校园景观,校园文化长廊不仅展现了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素质教育形式。
“以前毕业生拍照时,总觉得校内的人文景点太少,现在校园文化长廊将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将成为毕业留念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新去处。”余东升希望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不只是通过学校组织人文讲座、开设相关课程的形式,学生们也要自主学习,创造新的活动形式。
余东升说,今后还将对校园文化长廊进行扩建,让长廊与周边环境更加融合。
声音
新闻学院2013级本科生张笛扬:文化长廊生动地展现了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那一幕幕场景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当它以雕塑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时,却倍感亲切。这是没有写在书本上的另一种校史。
外国语学院2013级本科生石铮:因为喜欢阅读,我周末经常泡图书馆。上周我第一次发现了附近还有这样一处别有洞天的所在。雕塑上“群贤毕至”的融洽场面,让 “学在华中大”名副其实。
电气学院2013级本科生王珅:很多人认为我们是理工科大学,不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回击。从日常的人文讲座等其他活动中,不难看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上倾注了不少心血。
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梁玉:我多次去过校园文化长廊,欣赏每一个主题。石牌上的文字说明虽然简短,可能无法让人完全理解背后的内涵,不过文化的东西不正是需要自己沉下心体会吗?
外国语学院2013级本科生傅涵:校园文化长廊是一个很巧妙的创意,石碑上的雕刻作品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也体现了学校学习氛围浓厚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的风格。
采写 记者团 贾宸琰 苏彦臣 王思远 区培颖 李蓓
摄影 记者团 梁文馨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