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点燃科研热情

期次:第481期    作者:潘婕  记者团   查看:62

    冬日的清晨寒意袭人。12月14日,星期六,生命学院2011级本科生王申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赶到学院大楼112实验室,想要早点看完马聪教授前几天布置的文献。

    在这个实验室里,马聪带领着一帮博士生和硕士生做实验、搞科研。王申还在读大三,是实验室中年纪最小的人,却已经在这里待了1年。

    因为参与了一个新项目,今年7月到现在,王申一有空就往实验室跑,有时晚上忙得太晚就直接睡在那里。“做实验尤其是提取纯化蛋白时是走不开的。”王申说,自己也很想在第一时间知道实验结果是不是符合设想,所以干脆就不走了。实验室里的师姐温鑫说:“他可以整晚精力充沛地做实验,赶都赶不走。”

    除了上课、完成老师给他的序列比对工作外,其余的时间王申都用来看文献,“接触的文献多,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才可以去跟老师讨论”。他很享受这一过程。

    2012年,王申刚加入实验室,马聪布置他阅读大量文献,看完后还要每周汇报。看的文献多了,王申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不断加深。后来,马聪尝试让他设计一个关于神经分泌途径中钙离子传感器功能和分子机制的课题。

    “这个课题比较难,我布置后并没太多期望。但王申两周就把方案交给了我。当时我很震惊,那时候他才大二。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普通本科生。”马聪看到了王申在科研方面的潜力。

    为了完成课题实验计划的设计,王申心无旁骛,在那两周里忙得不可开交。“当你真的热爱这件事,对它有强烈兴趣时,并不会觉得做下去很累,更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将所有的精力投入进去。”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他如是说。

    提起进实验室的原由,王申说:“学院有导师制,有一些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大二就选择导师,尽早进入实验室,所以我大二就进来了。马老师也考察了我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他能留下我,估计是因为我还挺勤奋的吧。”现在,王申已打定主意要跟着马聪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专心搞科研。“我可能会终生从事科研工作。”他如是说。

    “对一些真正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提供科研平台和学术交流机会。”马聪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帮助学生点燃内心的科研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