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千年时光

期次:第772期    作者:张雪晨   查看:30


说到淄博,你会想到什么?是纵享人间烟火的炭火烧烤,还是渲染人文气息的现场作画,是绵延悠悠千年的稷下学宫,还是专注“写鬼写人”的《聊斋志异》……当你问起当地人,淄博哪里最有文化范儿,他们会自豪地说:“去博山看琉璃啊!”

2023 年初春,淄博因烧烤闻名全国,殊不知,淄博的琉璃之火已燃烧千年。博山琉璃最早可追溯至一千年前,因出土了最早琉璃窑炉遗址,被认定为中国琉璃起源地,淄博也成为了著名的“琉璃之乡”。初至淄博,我便被其熔冶成型的烧制技艺深深震撼,随后开启了探访火舞精灵——琉璃的新奇旅程。

与琉璃初遇是在淄博市陶瓷琉璃博物馆。我看到了清代发簪手镯、现代烧烤小景、国宴上的骆驼和天鹅,还有上合会议摆件,真的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们在参观过程中连连叫绝,纷纷拍照记录下琉璃的绝美。

我从讲解员那了解到,淄博琉璃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博山琉璃到元代已初具规模,明洪武年间,朝廷吸纳民间从业者,带动民间生产,琉璃产品种类日趋丰富。除此以外,淄博琉璃销路也十分广泛,万历年间,产品远销北京、江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博山已成为国内生产琉璃制品的中心。

带着对琉璃制品的欣赏与好奇,我们远赴六十七公里,来到琉璃故乡——博山,一睹琉璃诞生之姿,深入了解琉璃发源和历代发展,欣赏传统琉璃式样和西方抽象琉璃艺术造型,感受琉璃名贵色料和套料工艺的独特魅力。

我们还参观了琉璃烧制现场。一走进烧制工作间,高温热气便扑面而来,原本清爽凉快的展馆只隔了一道门就变成了“火焰山”。工作间里不仅是高温炙烤,噪声也不绝于耳,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时必须凑得很近才能听到。哪怕只离开一个身位,也仿佛是关闭了音量键,只能听到工具敲敲打打和机器轰隆的声音。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琉璃锻造需要工人们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重复烧制、冷却、塑型的过程,因为工件冷却速度快,所以工人们需要在工作间里不停地来回穿梭,每天平均要走上两万步。”

如此严峻的工作环境,我们哪怕只是待上十几分钟,便浑身冒汗,感觉胸口憋闷,很多人忍不住从通道提前出去透气。设想一下工人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待上七八个小时,还要提着几十斤的工件走两万步,这样的工作强度日复一日地重复,其中的劳累与辛苦是难以想象的。

“快看,师傅在吹制塑形!”同学拍拍我,手指着楼下工作间中的一处示意我看。我仔细一看,正是一位工人在通过管件吹气,另一位工人在扶着工件转动塑形,我们来到工厂前最期盼看到的一幕真的出现在眼前了。我心中不禁为工匠的技艺所折服。

有队员注意到,工作间里都是上年纪的师傅,没有年轻的学徒,便问工作人员:“是不是因为琉璃制作难度较高,所以只有年纪较长的师傅才能在工作间烧制呀?”工作人员点点头,又叹口气说:“琉璃工艺确实是得学满十到十五年才能出师,学徒期最短也要十年,所以能独立制作的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师傅了,最年轻的也是三十五岁。现在正在烧制的最年长的师傅还有五十五岁以上的呢。”我又问:“如果学徒不能到工作间烧制,那他们是在哪里学习呢?”工作人员听完停顿了几秒才又说:“现在哪还有什么学徒呀,来参观的大学生倒是不少,愿意留下来的没几个,甚至可以说没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你们也感受到了,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吃得了这样的苦呢?”

大家听完也沉默了,之前看到了那么多精美绚丽的琉璃,却没想到背后的制作工艺竟是如此不易。中国琉璃艺术大师袁世祥先生曾经在座谈中提到了琉璃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他认为,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应该从行业角度全面推动。企业应该考虑提高工人的工资福利,这样能让大家感觉到这个行业虽然累点、苦点,但有前景、有利益,从而愿意干。“整个琉璃生产行业应该拥有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他如是说。

老一辈人的坚守和担当,让琉璃制作工艺改革创新、更新迭代,而如今面临的传承问题也值得年轻一代人深思。我们对于琉璃工艺品的欣赏不能只停留在展台,也应该关注窑炉工作间的挥汗如雨。如此,才能让琉璃技艺绵延下一个百年、下一个千年。

(作者单位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