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13年 学子燃心为灯接力支教

期次:第771期       查看:35


通讯员胡馨月本报记者史梦诗范千

“黄老师,我考过专业线了!”正在放寒假的新闻学院 2023 级研究生、2022 届研支团成员黄震宇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这是一年前他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二中学支教时的学生罗林芝发来的。今年,罗林芝即将参加高考,一直热爱绘画的她在黄震宇的鼓励下决定选择美术高考的方向。“这是开年来我收到的第一条好消息!希望他们都能奔赴心中的理想。”黄震宇欣慰地笑了。

自我校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新闻学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向西部边陲、深入田野山区,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相结合,接力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年的时间,影响的是他们的一生”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刚开始了解研支团项目时,黄震宇也考虑过用一年的时间去支教是否值得,后来他才明白,“对我们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一年,但对支教地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年也许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来到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二中学后,黄震宇快速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在日常教学中,他想方设法丰富学生们的课堂体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素养;他时刻关注一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与他们聊天谈心,帮助他们课后补习。他所执教的班级成绩得到明显提升,一名同学在联考中获得两校第一的好成绩。

日常教学之余,黄震宇还发挥播音主持专业特长,通过创办广播站、组织辩论赛、辅导演讲比赛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课余生活。“比起刚来这里时,我深刻地感受到许多孩子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眼里也能看到光,充满渴望与梦想。我非常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爱的种子会在彼此的心底生根发芽”

“和孩子们在一起真的很开心。”即使已经返校学习一年有余,对于2021届新闻专业学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仪来说,在云南临沧蚂蚁堆完小与孩子们相伴成长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在合唱团与孩子们一起排练,用欢笑和歌声一同迎接热闹非凡的儿童节;在国旗仪仗队带领同学们训练,升旗仪式的庄严神圣让“爱国护旗”的信念在孩子们心底深深扎根;在红领巾广播站帮助孩子们撰写稿件、试读作品、纠正发音,让他们感悟声音与文字的魅力……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每件事,李仪都如数家珍。

繁忙的研究生课程学习之余,李仪和黄震宇还一同参与了新闻学院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与蚂蚁堆中小学开展的“笔‘喻’临翔,心‘园’梦想”系列活动,用书信架起华科大学子和临沧市临翔区中小学生的“连心桥”。同学们化身知心哥哥、解忧姐姐,回答小朋友们来信中的问题,解答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分享自己的求学奋斗故事。

2023年暑假,新闻学院“新影先锋”暑期实践队前往临沧开展社会实践,在学校里搭建摄影棚,为师生定格美好一幕。李仪也再次来到蚂蚁堆完小看望她曾教过的孩子们。“他们真的都还记得我,我一去就被认出来了。”在李仪看来,支教老师与孩子们是相互影响的。“爱的种子会在彼此的心底生根发芽,而这就是研支团的意义。”


“用爱打开山区女孩的心门”

新闻学院 2023 届毕业生陈星宇作为第 25 届研支团成员,前往蚂蚁堆中学支教。她不仅努力提升课堂质量,还将生理健康教育带进山区课堂。

“最开始,同学们对我的课程不太买账,课堂氛围并不活跃。”作为新手老师,她转变教学方式,设置积分拍卖机制,让学生通过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听写或作业全对等获得积分,并用积分竞拍奖品。在陈星宇的用心安排下,她的课堂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在和学生聊天的过程中,陈星宇发现,班上的女孩们大多缺乏生理健康知识教育。有些女孩由于长期缺少身心健康引导,变得敏感、不安和自卑。陈星宇和支教团的伙伴们共同邀请洁婷彩虹公益活动来到临沧,为支教学校的女生捐赠了专属生理包和成长白皮书。

45 分钟的公益课堂中,女孩们由一开始难为情地低下头,到踊跃举手互动,围在讲师旁不愿离去。“对山区女孩们而言,比提供卫生巾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生理和心理观念。”这是陈星宇的心愿,更是她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至今,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已先后从全国 200 余所高校公开招募 3万多名志愿者,前往中西部约700所县乡中小学校支教。13年来,我校新闻学院输送30余名同学前往新疆、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恩施等地开展志愿服务,这支接续奋斗的青年队伍一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西部地区传递大爱、领航梦想,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服务地,在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