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绕麦田求野荠

期次:第750期    作者:梁征


立夏已至,春天已经悄悄退场。然而春日里的那味山野佳肴,却依然让我念念不忘。在老家,野菜遍地都是,最先长出来的是荠菜,随后是叶边上长刺的曲曲芽,背紫面绿的灰灰菜,绿油油的红薯苗等。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母亲做的饭菜总是缺少荤腥。我们饿了便会跑到庄稼地里,摘嫩嫩的豌豆和青青的小麦吃。我有时也会挖一些荠菜回家,恳请母亲包一顿荠菜饺子,也算是打打牙祭。

后来,我离开老家外出求学,再次与荠菜结缘,是因为美食家苏东坡用荠菜、米和萝卜熬制的“东坡羹”。“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他赞誉荠菜为“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苏东坡甚至给朋友写信说,“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君若知其味,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为了体验苏东坡文章里的美食,我和同学一起寻遍省城的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一家小馆子,吃了一次“东坡羹”。从那时起,荠菜的味道便深深刻在了我心里。

今年春天,为了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我经常去田野上走一走。看着蔚蓝的天空白云悠悠,柳树正在泛绿,沟渠里流水潺潺,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轻松。突然,我发现眼前的那块土地上长满了荠菜,满畦满垄都是,像种的一样稠密,有的荠菜已经开花。见此情景,我心情大好,莫非这就是天赐的美味?如果说那不经意的邂逅,就能带来苏东坡笔下的美味珍馐,那么付出一点点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开始挖荠菜,不一会儿,就挖了满满一大袋。我带着刚挖的荠菜,心满意足地回家了。正在厨房忙碌的妻子见了,便接过我手中的荠菜放进水里。很快,那种久违的气息就悄悄聚集在鼻端,成为饭桌上全家争抢的美味。

故乡土地上荠菜的味道,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每当我看见有人在地里挖野菜,便会想起儿时挖荠菜的往事。现在人们生活越变越好,我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春季来临,我就会到乡野里挖些荠菜,做成清清淡淡的菜肴。它不仅能清肠胃、降“三脂”,更能振作精神。若你还没品尝过这种美味,明年春天不妨到田间地头走走,这抹春日的清新定会让你难忘。

(作者系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