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而我的体会则是“生命在于和谐”。所谓生命,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蛋白质,是天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由多种氨基酸组成,是构成生物活质的最重要部分,是生命的基础。生命在于和谐,有三要素:适宜运动、均衡营养、有效休息。
人们要运动是对的。对于运动人们常说要有规律,但也要因人因时而异。时有报道,某某年轻的企业家、白领,就是为了坚持雷打不动的锻炼计划,在繁忙工作中硬挤出时间,结果猝死在跑步机上。
以前困难时期,我们常说要加强营养,而现在的问题常常出在营养过剩上。居家过日子提倡荤素搭配、品种多样、粗茶淡饭、均衡营养。疫情期间,不少人网上晒出宅在家里学会的新式菜肴及烹饪视频。这些菜肴大都是讲究荤素搭配、均衡营养的。只是希望疫情过后,人们还能恪守这一原则。
人们常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特别强调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对上班族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学会利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休息,即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有时闭目养神一会儿的功夫,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不要光追求休息时间的长短,而是要追求休息的高质量。
人的生命在于和谐。运动、营养、休息,三位一体也是个和谐互动系统。在实施时,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各有侧重。执行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
锻炼
前几日,朋友老肖外出晨练因突发脑梗中风倒地送医院抢救。他身体尚好,平时学演现代京剧角色杨子荣,身板唱段都有模有样。去年疫情期间,即使不能外出,他每天也必须完成一万步的健身计划。没想到,却卒倒在晨练的路上。
“锻炼就要坚持,要有规律”,一般来说,这是对的。如何理解“坚持”和“规律”?以老肖为例,冬天天气变冷,气温骤降,是脑梗塞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而大多数老年人本来就存在着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气温降低时,强烈的血管收缩可引起血压骤然的升高和血液粘稠度的增加,使老年人本来脆弱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这些都是医学常识,大部分人都知道。
为什么到了自己就常常会忘记呢?说到底是还是对“坚持”和“规律”的理解上出了问题。在他们眼里,锻炼身体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这样就没有持之以恒,那么锻炼效果就未必好。其实不然。
从时间上看,对于一个相对长期运动者来说,长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失为一个有“规律”的曲线运动。这也是一种“坚持”,只要能做到,能把握好,也是有效的方法。“闻鸡起舞”不错但不适宜所有锻炼者。像寒冬季节就要选择太阳出来时锻炼为宜,特别是老年人。从空间上看,对于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群来说,他们需要适合自己自身的“坚持”和“规律”。在锻炼身体的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
余热
据媒体报道,曾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关、获得过国家技术进步奖励、担任过武钢第一位女指挥长,现任武汉某小区业委会主任刘涵清,过年了没在家里办年货,却在社区为左邻右舍送去新春福利。就是这位当了近十年业委会主任的老人,不仅要管着小区的众多事宜,还为了核实小区的维修费用,硬是推着小车带着业委会成员到建材市场问价、还价,将对方约 90 万元的维修报价砍掉了 45 万元!读了这样的报道,我要由衷地道一声,老大姐,好样的!
坊间常有人把离退休老同志为社会做贡献称为献“余热”,我认为此说欠妥。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群体受到了关注。国家采取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其目的就是要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用,一句话,就是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发展其聪明才智和运用其社会资源,为社会再立新功。
而只提“余热”,却有消极之意。特别像刘涵清老人现在所做的事情,恐怕是许多青壮年都所不及的。“余热”,即剩下、零头,快要熄灭之意,给人以苟延残喘之感。此说对老同志心情不利,难以调动其积极性。我以为还是多用“老骥伏枥”“老当益壮”这样的词好。我要向老大姐学习,尽已所能,说一点做一点对自己对社会有益的好事。
(作者系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