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人生果实

期次:第745期    作者:魏韩冰   查看:62

虽不经常见面,外婆却一直在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她意味着童年在林溪旁玩耍的夏天、围着灶台等红烧肉出锅的雀跃、搬个小凳听过去故事的入迷,也意味着长大后归家时一桌子不怎么变花样却爱吃的菜,离别时不知如何开口却殷切的叮咛……在外婆身上,我窥探着自己不曾踏足过的那段岁月,也捕捉着她应对生活的智慧与可爱。

同许多家庭一样,过年包饺子,是外婆家里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外婆会提前备好饺子馅,喊来她的一儿两女,全家出动,一起包饺子。一大家子围着炉火,慢悠悠地聊家常,饿了就直接把饺子下锅,边包边吃,风和空气都一同融进锅里,被煮得温和柔软。

小时候,外婆还会准备些洗净的硬币或者蜜枣、红糖包进饺子里。孩子们总会围着刚出锅的饺子精挑细选,叽叽喳喳,猜测哪个里面可能藏着一整年的好运。包完的饺子外婆会冷冻好再平均分给各家。她总说:“你们都工作忙,饺子包起来麻烦吃起来方便,有肉有菜又很营养,再忙也要好好吃饭。”

饺子什么馅儿,取决于外婆的菜园有什么菜。她搬过几次家,菜园子却不曾缺席。和那些成片种植的农田或者精致修整的苗圃都不同,外婆的菜园彰显着有序的质朴。菜园开垦在家附近一处废弃的工地,简陋破败的环境里,被刨分出大小不等的方格田,有几垄地还并不相连,每垄地种什么菜,早就在外婆的规划中。白菜、茄子喜水,种在更方便浇水的外侧;豆角需要支起架子,让藤蔓攀援生长;番茄怕淹又怕晒,需更多娇惯,但那一口酸甜是全家的最爱;菠菜要等到打霜才好吃,要提前算好播种的日子;冬季可少不了萝卜,是烧肉炖汤的好手,做成麻辣萝卜干更是过年少不了的下酒菜;再冷一些,就要给怕冷的芹菜搭起塑料棚,免受风吹雨冻,长得好也长得快,鲜脆的时候刚好赶得上包进饺子馅里。

外婆十几岁就去了新疆,是第一批援疆的知青,在那认识了我的外公,两个人一直到孩子上高中的年纪才回到家乡。援疆时,外婆是菜班的班长,负责整个连队的蔬果供应。用她的话说,那时各家老小都是吃她种的菜,一天都不能懈怠,不然就要有人饿肚子。外婆大半辈子都在菜园里,即便如今住进了小高楼,也割舍不掉土地带来的收获,地里一长出新菜,就打电话喊儿女来拿,多的就分给邻居朋友。这几年,外婆因为腰腿痛住过几次院,躺在病床上还念叨着菜园,一心想着地里的花生没人收,青菜缺水了怎么办。一家人劝她身体最要紧,不要再种菜了,但她身体刚恢复一些,还是固执地去菜园里。她说:“小车不倒只管推,我只要能动就要种。我就只会种菜,也喜欢种菜,过日子,总得有个盼头。”

如今外婆年纪大了,腰背和手脚都不如原来有力气,家里人都不愿让她再亲自包饺子,我和妈妈也学着外婆的做法包了些,试图从实际行动打消她给全家包饺子的念头,但外婆却极为较真:“你包的饺子是你的,我包的是我的,味道都不一样,怎能混为一谈?”我不知如何辩驳,的确,即便放入同样的食材,我也做不出外婆的味道,饺子的形状也不如她包的饱满。我们只好迁就她,尽量多帮她一些,吃的时候再扎实地夸上一嘴。

越是认真生活,生活会越美丽。外婆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耕种、三餐、家务活、自制家具、修补日用、定期采购馒头面条、打电话问候儿女、为节日筹备一桌的团圆饭……平常的琐事因她的用心经营显得格外生动。外婆和那一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耕耘在劳动的土地,挑起生活的柴米油盐,用勤俭持家铭记着时代的恩赐。

我开始慢慢理解外婆,甚至有些羡慕,她这一生,能做着自己热爱的事并一直努力坚持着。大多数时候的我们都被外部世界的节奏裹挟,漫无目的地扎进生活的激流,而外婆好像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菜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播种着生活的期待,收获着人生的果实。

(作者单位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