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成就经典

——解析“爆款”故事背后的秘密

期次:第674期    作者:本报记者张雯怡潘梓萌   查看:83


2018年“讲好华中大故事”活动中91件参赛作品是师生校友们学习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校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些故事何以形成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波?如何让听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人同频共振?通过探寻这些“爆款”华中大故事的挖掘、创作和传播过程,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深入基层、拓宽渠道,多角度发掘华中大故事

2018年12月,自动化学院韵苑19栋宿管员金林君在退休前写下一封《山高水长,我心永远》的告别信,许多学子转发到朋友圈并为她点赞。通过朋友圈的广泛传播,金林君的故事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网友们纷纷向她表示致敬:“隔着屏幕都被感动了”“平凡的工作,非凡的成绩”“大爱无言,润物无声”……

金林君的故事从朋友圈走向了社会,既体现了传播力量,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每一位师生都是素材提供者和故事讲述者、传播者,讲华中大故事需要师生们齐心协力。

寻找好的故事线索首先要扩大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也愈加广泛,除了口头传播外,还可以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新媒体方式获得。被大家关注的、议论较多的、想知未知的、扣人心弦的话题,往往存在着价值很高的新闻线索。

其次,寻找好的故事线索需要走进基层、深入发掘、多听多看。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实践就是绝佳的素材来源。媒体工作者只有发挥脚力,深入基层,走到院系、班级、寝室,走到学校的“神经末梢”里,才能找到鲜活的故事。

此外,寻找好的故事线索还需要扩大眼力,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校内,而要站得高看得远。既要关注校友及社会上一切有关学校的话题,将外力转化为助推学校宣传气氛的内力;同时也要广而告之,让讲华中大故事的氛围从校内扩大到校外。

肖上工的故事就是从校外寻找线索,通过宣传引发校友关注华中大故事的一个典型。肖上工已过耄耋之年,是我校毕业生,早已在广州定居。长期以来,他通过华中大新闻网和官方微信,密切关注学校情况。在听闻母校举办讲好华中大故事时,他立马动笔投稿,为2018年的华中大故事增添了精彩的一幕,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


以情动人、创新形式,打造有温度的品质佳作

一场车祸中断古建实习,华中大毕业生重走当年实习路,补交26年前的作业。2018年,《一份迟交了26年的作业》刷爆了朋友圈。该故事情真意切、文笔细腻动人,被读者称为“催泪弹”。

讲好华中大故事是一门艺术。新闻学院陈先红教授曾提到,讲好华中大故事,要聚焦到一个核心诉求,深入到大学教育的深处细微处,去讲小故事,而不是大故事,去讲简单的故事,而不是复杂的故事。891班的故事正体现了这一点,通过有温度的小故事折射出师生情谊、同窗情谊,以及“学在华中大”的精神。

讲好华中大故事的根本在于人心相通。这既是与读者的情感相通,更是与被采访者的心灵相通。素材的积累可以帮助记者深入挖掘当事人的内心,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在采访中,只有真诚交流、用心聆听,才能与被采访者擦出火花。而除了实地采访外,微信、电话、邮件采访等也为信息的获得提供了更多方式。

讲好华中大故事的关键在于以诸多细节,反映当事人的真情实感。打造一个鲜活动人的故事需要运用细节描写,叙事立足于“真”、紧扣主题,通过原汁原味地还原场景、真实感人的语言,才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创新表达方式使华中大故事变得丰富多彩。面对当下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新格局,以及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的现状,只有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式、手段等才能讲好华中大故事,引起和争取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以崔崑院士为原型创作的朗诵作品《您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就是一次有益探索。新闻学院副教授龚超在谈到创作思路的时候认为,以朗诵为载体,以有声语言为核心,能够将立德树人、专业学习、生活育人相结合。

无独有偶,2018年刷屏无数的协和医院微电影《护心跑男》也通过形式上的创新吸粉无数。微电影的表达形式、“跑男”的流行元素,让故事牢牢抓住了观众们转瞬即逝的注意力。


整合资源、依托平台,全方位提升作品影响力

蛰伏“山洞”35年,引力中心罗俊院士团队将“冷板凳坐热”的故事在2018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引力团队形象在宣传上通过集纳发挥新闻报道、网络直播、短视频、宣传片等各类传播形态所长,展现得真实、立体、全面。

讲好华中大故事需要全媒体联动,实现校内采编资源、传播渠道全面整合。在引力团队的宣传中,一次采访、多次发布的全媒体报道形式被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反响。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等传播手段,学校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了汇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讲好华中大故事离不开校内外传播渠道的相互融合,善用适合的媒介,让好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互联网时代为华中大故事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机遇,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讲好华中大故事提供了广大平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先进的传播手段、强大的传播能力,可以促进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传播。

与此同时,也不应忽视关注并研究受众的习惯。如今已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型传播工具层出不穷,更成为年轻一代追捧的对象。要讲好华中大故事,就要深入研究当下流行的传播方式,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在传统网站、纸媒的基础上,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工具如微信、抖音等上面做文章。只有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才能让华中大好故事光直击人心,传播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