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主刀医生、法医学系刘良教授——

希望尽快找到病变,及时反馈给临床

期次:第678期       查看:92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李伟)《法医学杂志》2 月 25日发布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报告。这份报告是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团队完成解剖手术并观察研究的成果。3月2日,刘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迫切希望能跟临床医护人员详细沟通遗体解剖发现的更多细节。

“通过解剖希望最快找到病变,及时反馈给前线临床。”

2 月 16 日,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相关规定,刘良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的解剖。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院长陈建国说:

“刘良教授和他的团队是冒着生命危险做这件事。”

2月15日晚上9点多,刘良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电话,说有一个患者遗体可以做解剖,刘良紧急召集团队分赴医院。到金银潭医院大概晚上 10 点多,进解剖室的是三个男法医,外面的人员策应做辅助工作,59岁的刘良是遗体解剖的主刀医生。

刘良团队在手术室等了一个小时后,遗体送到。穿上防护服、戴上多层手套、戴上面罩,不到 10分钟,刘良和助手汗如雨下,呼吸困难,眼镜护目镜看不清。第一例手术做到大半截,刘良的身体出现了像高原反应一样的心慌、头晕、低血糖。手术从 2月 16 日 1 点 20 分做到 3 点 50 分,刘良回家睡了 2 个小时后就与团队总结解剖技术细节。

常规的解剖就是把器官拿下来肉眼观察,做一个小的取材,送去做病理等检查。此次新冠肺炎是新发病的解剖,所以把全部器官都做了解剖,甚至包括肌肉、皮肤都要取样观察。刘良称,相比于正常人的肺,患者的肺更“韧”,

“像一个肝脏”,而肺的切面有很多黏稠状的分泌物。

刘良表示:

“我不是为了发表文章,而是希望通过解剖尽快找到病变,及时反馈给前线临床。后续还会有多个团队来做病毒、病理、电子显微镜观察等研究工作。”

2月16日接近中午时,刘良再次接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电话,通知又有一例遗体可以解剖。刘良紧急召集人员前往,下午 4 时左右进行手术,晚上 6 点半结束后浑身湿透。他在自媒体平台写下感慨:

“行动最重要!18个小时内连续尸检2例新冠肺炎遗体。”

刘良说,当时自己是随时等待通知,随时做手术。解剖手术得以快速进行,得益于逝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刘良表示,这同时也得益于国家卫健委高效的紧急会议,基本上是特事特办的模式——在紧急出台文件的同时,迅速给重点医院通知。

刘良说,把信息归纳总结起来需要一定的数据量,毕竟解剖发现的有一些是患者个体的病变,不是病毒本身的特性。现阶段对遗体标本没有什么要求,后期随着对新冠肺炎的理解增加,他希望能够进行筛选,将年龄组、性别等因素考虑进去。

从事法医病理学工作30余年来,刘良亲自检案数千次,其中不乏各种疑难、典型、重大要案。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刘良说需要专心做事,好好休息,保存体力和脑力。

“我们要加快工作进度,与死神和时间赛跑,挽救患者的生命。”

(新华网3月3日刊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