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事

期次:第676期    作者:王文举   查看:146


自古以来,有了语言,有了文字,似乎就诞生了诗歌。中国人常有诗性,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不就是劳动人民记录日常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产物吗?所谓的诗歌,在深入人心处积蓄,又于灿烂烟火中绽放,或许是扎根于大地的厚重深沉,或许是脱胎于长空的浩瀚无际,既有了诗歌,情感就有了寄托。而诗人,就是在曲水流觞间、放浪形骸时、脱开枷锁后,不羁不绊地放浪歌唱。

诗性常有,诗歌难得。要按照格律格调作诗,费力地填上空洞无谓的辞藻,加之以家国天下的戒尺,使得诗歌整整齐齐、四四方方,如同戴上了沉重的镣铐,丢掉了自在不羁,保全的只是空虚寂寞。而情往往不知所起,也不必有所起,与“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相仿,写诗作诗,读诗诵诗,不必攀慕前圣的绝学,不必自惭文笔的欠缺,自是无事之时,作无事之诗,方成大事。是淳朴的点缀,是本心的和弦,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这也正是“读书不为功名。种竹浇花酿酒,世家闭户先生。”随心随性归田园,不求功名不求绢。不必为一时的失意而难过,更不应为短暂的的感性而迷失自我。我们要的是淳朴与自然,亦是自由与纯粹,以自身之独特,保留诗歌之本质,和歌自在之行途,乃是诗事。

既是诗事,乃诗中有事,诗以写事。“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既是士祯心事,又是多情多感、月华霜重、公子情深的少游心事,他为那么多的女子写过诗词,真心相伴相守的伊人何在呢?也不过是于温婉大方、清丽脱俗之后,幽幽深情的那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而清人冯煦有言“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关于小山其人其事,做再多的叙述也不如他的自叙来的真实恳切,“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小山写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感伤真挚,妙语天成。既有被历代称颂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更有那一缕缕情真意切,九曲回肠,哀婉幽怨的回忆与感伤,“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小山写离人愁,“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是梦中。”真乃神来之笔,只消用笔在纸上一划,便浸红了白纸,渗出了离人从古至今的离愁别绪,与小山词相识相遇,就好像“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读他的词,总让人有心下一惊而后不知不觉热泪盈眶的共情。

白居易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事之谓,自是源于此,一言以蔽之“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是为结。

(作者单位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