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里的年

期次:第651期    作者:安琪   查看:60

安琪自回家以来,两场不大不小的雪匆匆飘过,好像老天爷打了两下寒颤,延续了几天湿冷的气息,转而又是艳阳高照。冬日的暖阳里,我走进市场,慢慢找寻年的味道。

路边的小摊上红艳艳的一片,是各式各样的对联与年画,烫金大字里满是对“平安如意”最朴素的期待,五花八门的吉祥话里尽是对幸福生活不变的憧憬。“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对联是春节的节日序曲,是过年时最有仪式感的工作。穿越华夏千年的荣耀与沧桑,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认同的春联从敦煌遗书里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走到现在,无时无刻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从小听着解缙“春联戏财主”的故事长大,“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短短十四个字,文人的清贵与风骨自在其中。从前,春联里就有一个中国年。犹记儿时走亲戚,父亲每到一户,都要认真读他家门上的对联,细细品评:这家的春联文字精巧,那家的雍容大气。有一年,父亲左挑右选实在没选到合他心意的对联,便拿红纸亲手写了“家有乖童乐融融,茁壮成长喜滋滋”贴在门上。家里每来一个亲戚,我都要得意洋洋地介绍——对联里的“乖童”是我呀!

那时的对联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凛冽的寒风里,买对联的人总要拿出最大的耐心,在诸多不同寓意的祝福语中左挑右选,结合自家情况、个人喜好将那最合适的一副带回家。即便是没文化的人,也要请小贩将对联的内容一一讲清楚才肯买。人群间如果突然爆发一阵笑声,必是小贩没有眼力见儿推销了不合适的内容。春联里有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若是老年人的住所贴了“大鹏展翅”的横批,绝对要贻笑大方。

临近年关时,对联摊位总是红红火火的,可每个买对联的人都是匆匆的。如今的年,人们都是挤出时间来过的,哪里还有闲工夫去考究对联上写了什么?卖对联的小贩都是默默地站着,也不吆喝,如果像以前那样兴冲冲地给人介绍对联内容,怕是要收获一个大白眼。我驻足端详摊位上整排整排的对联,却被满目的“福”“寿”“富”“贵”“财”晃花了眼。对联的做工愈发考究,内容却也愈发单调。千篇一律的对联内容,还有精挑细选的必要吗?

商场早早在门口摆放了烟花爆竹、拜年礼盒等招徕顾客。街道两侧的酒店、餐厅变着花样宣传自家的年夜饭,好不热闹。回到小区时,看到好多人家在忙着擦玻璃除尘,阳台早已挂上了红灯笼。总有人感慨年味没了,可出来走一走,这一声声的爆竹,这一片片的火红,又如何不是年味?我低头看了看躺在墙角的不知是哪家银行送来的春联,无论如何,春联里的年是慢慢地消失不见了,春联,终于变成了年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 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