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教授——

结合生活实际向经典发问

期次:第623期    作者:殷宇婷   查看:58

应该如何阅读儒家经典?312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任郑宗义教授在人文讲座上为师生解答了这一问题。

“经典到底是什么?”郑宗义从学理上提供了文化发展与经典本身两个角度。

从文化发展上来看,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需要发展出一套人为的观念。这一套观念涵盖四个方面:对自我的了解、社群的观念、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以及对精神及宗教维度上超越性力量的追寻。“经典的产生就是为了用艺术的形式记录和表现这些核心观念。”郑宗义说。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原先的核心观念似乎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环境。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回溯经典,重新对它进行阐释,使其释放更多的思想资源来帮助人们解决现下的困难。“正是通过这样的回溯,让我们觉得经典是永恒的。”

郑宗义指出,目前大家阅读经典主要有四个目的:历史的清理工作、文化传统的自我了解工作、传统智慧的开拓工作与时代对经典的呼唤。“前两个是返本,后两个是开新,实际上是现代在呼唤传统,时代在呼唤经典。”

那么该如何阅读经典呢?清代考证学家戴震提倡“训诂明而后义理明”,号召读者从文本脉络出发,先完成对字词句的考证,再扩展至篇章,直到明白整个文本蕴藏的义理。但这种方法并不为郑宗义所认同,“虽然弄懂字词的意思和读准字音很重要,但它们却不是理性理解的决定性因素。”他认为,理性理解的关键在于对核心概念的把握,而非字面意思的了解。“为什么大家读一本《老子》现代翻译本,读完以后不知道它在讲什么?就是因为翻译并没有体现其中的核心概念。”

郑宗义提倡的是哲学式的思辨阅读和体验式阅读。“测定经典所讨论的问题,寻找核心观点间的逻辑联结并形成完整的思路,最终进行理论的评估。”他介绍说。

讲座最后,郑宗义强调,阅读经典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向其发问:“为什么学习是痛苦的,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什么父母不善待子女,子女却依旧要孝顺父母?这些问题,你们都可以在阅读儒家经典后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