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特征与新征程

期次:第614期    作者:张建华   查看:80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与之相对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中同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如何正确理解这些科学判断,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更好把握未来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发展中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标志着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新特征。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整体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民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人民对高质量的物质文化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值得关注的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社会正面临着深刻变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产能过剩、动能不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进一步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因此,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趋势的顺从,更直接关系到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使命的认识。面向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特别关注如下战略,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第一,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意味着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和工作方法的改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第二,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发力,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在消费端,通过交换、分配、消费对过剩产能和库存的有效化解,来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第三,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此,要推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是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来改造传统动能,进而以创新驱动形成经济长期发展的持久动能。

第四,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显著增强我国的经济质量优势。

总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期呼唤新作为。在未来三十多年发展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锐意进取,奋力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