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约束成为常态

期次:第594期    作者:陈海春 柯梦圆   查看:38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政治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再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气象,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受约束成为常态。

    不敢腐就是要让违约的人受到惩罚,这是一种心理约束。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十八大以前,中央对作风问题也发了不少文件,在各级会议上也经常讲,但为什么还是存在那么多问题。其原因,一是主观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二是客观上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近几年来,通过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把一个曾经颠倒的世界,重新纠正了过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了不敢腐的氛围。这些都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态度和决心,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对党员领导干部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判断,也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和廉洁齐家的基本依据和遵循。

    不能腐就是要让违约的人没处下手,这是一种制度约束。惩是为了治,在继续治标的前提下,要加大治本力度,选对人、用好人,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实现不能腐。从时间轴线上看,2014年10月召开的中纪委四次全会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次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而召开的。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一个重要论断: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从2015年到2017年,几个关乎我党生存与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等,逐步形成了不能腐的制度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不想腐就是要让违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一种思想约束。腐败现象从本质上看,还是个人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一般的舆论引导不行,靠高压的制度控制也未必行,最终还是要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四个自信”,真正做到使之不想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在德行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借鉴我国古代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法辅、正心修身的历史经验,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心及对人民的忠诚来武装头脑,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必须承认反腐倡廉任重道远,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总之,从政用权还是有约束的好。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白一个道理:早约束比晚约束好,严约束比软约束好,紧约束比松约束好,硬约束比软约束好。要习惯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是习惯政治约束。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二是习惯组织约束。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这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三是习惯制度约束。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制度。四是习惯自我约束。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为此,要多点正能量,少点负能量;多看明规则,少看潜规则;多讲两点论,少讲一点论。

    (原文刊载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2017年第4期,本文有删节。陈海春,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公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柯梦圆,公管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