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伟大

——三代学人眼中的“钢铁院士”崔崑

期次:第592期    作者:张雯怡   查看:106

已是耄耋之年,但一颗事业心依然年轻;捐资百万助学,自己却多年生活简朴。连日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陆续推出整版重头报道,宣传崔崑院士事迹。

3月21日,崔崑院士先进事迹座谈会在校举行。与会人员用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情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勾勒出一名老党员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一件件往事,一个个细节,汇聚成满满的震撼与感动。

“崔崑院士用60年的党龄、70年的教龄、90岁的高龄,展示了一名党员多年来身体力行,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路钢如此评价崔崑:“单看崔老做的每一件事,我们每个人努努力或许可以做到,但他这样做了六七十年,将平凡做到了极致,就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他,把工作看得很重

“钢铁是新中国工业的脊梁,崔院士更是把心血都用在了钢铁事业上。”原校党委副书记梅世炎与崔崑夫妇相识多年,印象中他俩总是在忙工作。“他们家里不怎么做饭,都在食堂吃,因为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他们也很少有时间陪女儿玩,女儿直到8岁才第一次去了汉口。”言语间,梅世炎无限感慨: “他就是想为国家干事业,甚至牺牲了个人利益去为祖国的需求而奋斗!” 

崔崑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研制成十种新型模具钢,在上百家工厂得到应用,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梅世炎提到,按当时的价格计算,这些成果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了两亿元。“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供应不足,崔崑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只能在用电低峰时使用,夜间上班成了常态。材料学院周凤云教授、张同俊教授回忆说,当年崔崑常常通宵守在摄氏1200多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紧盯着仪表数字,丝毫不懈怠。那时候崔崑白天还有课,可他硬是没耽误,白天该上课则照常上课,绝不要求照顾。

在材料学院原党委书记郑恩焰眼中,崔崑是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在80多岁高龄时,还独自在电脑前完成了一部200万字的专著《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我们想给崔老师安排个秘书,帮他整理资料什么。可是他拒绝了,请人帮忙买了电脑并自学,亲自整理书稿。书里的图都是他亲自画的。” 

张同俊是崔崑带的第一批研究生。在他的记忆中,导师治学严谨且谦虚。看到《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时,张同俊既激动又震撼:“书稿出来后,崔老师专门让我们两位弟子看看有没有毛病,我们将热力学方面数据重新算了一遍,几乎挑不出一点毛病!” 

崔崑的坚持造就了这本让行内人惊叹不已的巨著,然而他还是觉得不够。如今,92岁的他依然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密切关注钢铁行业前沿动态,收集新的资料,准备再版这本专著。

他,关心别人唯独忘我

曾经,一份互助基金,让许多人受惠,也让许多人铭记至今。材料学院退休教师张杰与崔崑共事20多年,清楚地记着他自掏腰包为困难家庭老师设立的互助基金。20世纪80年代,有不少老师家庭困难,崔崑便拿出自己的奖金,在院里设立困难互助基金。“这笔钱当时解决了很多老师的燃眉之急。要是没有这笔钱,一些老师家里可能就揭不开锅了。”

如今,一份420万元的助学金让困难学子受益良多,这笔钱也是崔崑慷慨解囊。“2013年11月29日,24万元;2014年8月28日,24万元;2015年8月27日,124万元;2016年8月29日124万元。余下的将在2017年8月底补齐。”曾任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管理处处长的杨筱亮出了崔崑设立助学金后的转账记录:“崔院士手头一下子也没那么多钱,他都是陆续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凑齐的,其中还包括房产。”

即便如此,崔崑觉得还不够。春节期间,材料学院院长周华民去他家拜年,老人对自己的私事只字不提,却说希望能扩大受资助困难学子的范围,从28人增加到60人。“就是这么一位老人,比我大50岁,始终心系事业、心系学子,对自己的生活却一无所求。”崔崑的高风亮节让周华民感触良多。

“崔老师,有什么事情你就给我打电话。”材料学院李德群院士比崔崑小20多岁,搬到院士楼后希望能在生活上为他提供帮助。崔崑嘴上答应了,可半年过去了,却没给他打过一次电话。“有一次我听说崔老师病了,赶紧给他打电话。他连声说,不要紧,已经好了。可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还病着呢。”李德群“埋怨”着崔崑的固执,却道出了满满的无奈与关心。

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史玉升也深有同感:“崔老师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他说老同志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到学院寻求帮助。可是崔崑却从不肯给别人添麻烦,80多岁高龄时还亲自到家具城买家具。

爬楼的步伐越来越蹒跚,满头乌发已然如雪。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耄耋之年的崔崑与夫人依然是为别人考虑得多,却从不愿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学生,更不会跟组织提什么要求。

他,用平凡的坚持感动世人

“满满的正能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如是形容崔崑的事迹。他说:“崔院士几十年如一日,所做都是平凡小事,反映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他的事迹感染了许多人,鼓舞着我校师生去追求卓越,向‘双一流’目标迈进。我们要学习崔院士的这种精神,把它当做工作、学习的动力,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一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子典范,一份蕴含于平凡中的伟大。连日来,崔崑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学校上下掀起了学习身边楷模的热潮。

“崔老师是我的偶像。我要把个人目标向崔老看齐!”李德群如是说。在他心里,崔崑是偶像,也是榜样。“崔老师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他既是一名忘我奉献的老科学家、老教师,更是一名伟大的老党员,多年来用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师生树立了榜样。” 

通过科研和生活中的点滴,材料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徐鸣教授走近了崔崑并被深深打动。她说,自己曾见过一些和崔老一样的大家,但能像崔老夫妇那样,在各自研究领域成果斐然,且一辈子没拌过嘴的科研伉俪,很少见。“他们的生活智慧和高尚情操让我感佩万分。”徐鸣说,要以崔崑这样的老科学家为楷模,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机械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许剑锋认为,崔崑不但是科学巨匠,还能在80岁高龄时完成一部专著,其精神让人敬佩,更值得年轻教师学习。“工作上以身作则,生活上求简求真,多年来崔老用实际行动为师生树立了榜样。” 

把崔崑当成人生楷模的不止他们,还有年轻的90后。

“崔老是我们的榜样,青年一代需要这样榜样的指引。他使我们认真思考自己的责任、使命和奉献。”新闻学院学生吴金伟说,自己的朋友圈最近被崔崑的事迹刷爆,大家都为这位耄耋老人的所作所为而感动。“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华中大故事的最好诠释,同时也是榜样力量的体现。”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默默奉献”,经济学院学生苑博洋用这几个词来定义崔崑的事迹。他说:“青年学子应该把崔崑院士当成心中的一面旗帜,不断向他学习。” 苑博洋还决定用实际行动回报崔老对学子的爱。“我们学院有个学生志愿者组织,今后,我们将和崔老结对,上门为他们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