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人以自强 传递正能量

2016年度自强大学生标兵评选揭晓

期次:第582期       查看:50

   本报讯  12月9日,学校“2016年度自强大学生标兵”颁奖典礼举行,1个团队,10名学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强”内涵,获此殊荣。

   公卫学院桂珍、公管学院何诗雅、土木学院王凡,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却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龙舟队人。早上五点半起床做早操,晚上九点进行力量训练,周末参加下湖荡桨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自从加入龙舟队以来,他们风雨无阻。

   2011年,厄运降临到生命学院李东家里。父亲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这个以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劳动能力大大减弱。面对年少无知的弟弟和日渐苍老的父母,李东更加渴望减轻父母负担。大学期间,他通过申报勤工助学岗、创办暑期辅导班、向教育杂志投稿等,为自己凑齐了生活费和学费,成绩在启明实验班里还稳居前列。

   材料学院李海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村落,5岁时爸爸离开人世,妈妈独立抚养着兄妹4人。他深信只有努力学习走出农门才能改变命运。大学期间,李海不仅做兼职挣钱,还投身于志愿服务。他给叙利亚儿童募捐,寒假时还去云南支教。

   2014年,刚刚结束高考的电气学院李子博被确诊为患病率仅为千万分之二的成人肾母细胞瘤,高考录取通知书同期送达。他不得不休学1年,进行手术治疗。重返校园后,李子博坚持跑步、丰富生活、刻苦学习,取得90.8的加权成绩,并获得新生文体奖学金。

   父亲外出打工,母亲患病,家里负债累累,从读初一开始,家里就不能负担化学与化工学院刘理权的学费。但他始终坚持努力,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家人。他读大学后,家里决定让弟弟放弃读高中,他作为长兄说服爸爸:“我可以不用家里一分钱,一定让弟弟读书。”勤工俭学、兼职家教,在保证学习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刘理权不仅经济独立,还可贴补家用。

   也许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一个军旅梦,在材料学院郭帮帮心里,也常有热血涌动。大一过后,他弃笔从戎来到西藏。稀薄的空气、严重的高原反应、繁重的军事训练,一次次考验着他的身体极限。第一次实弹射击、投掷手榴弹、参加军事演习……渐渐的,郭帮帮有了军人的肤色和样子。退伍返校后,他刻苦追赶,加权成绩达93.44分。

   第二临床学院舒鸿洋来自黄冈市英山县。每年寒假,懂事的她都早早回家帮父母卖菜。从家教到收银员,从发传单到服务员,她做兼职也并没有耽误学业,成绩从班上30名提升到前三名,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她还热心公益,从大一至今,为武汉市血液中心捐献了3800+毫升血液,累计12个单位的血小板。

   放弃了大一一整年所有的双休日和寒暑假,自学英语口译,新闻学院吴子怡最终通过上海外语中级口译考试及高级口译的笔试,还多次在同声传译和会议交传实习。她还坚持长跑,从零基础开始,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现在已经成为半程马拉松赛选手。

   6岁接触京剧,8岁首次登台,艺术教育中心戏剧团的杨帅用13年的坚持,对曲艺这门艺术有了独到见解。2012年,他师从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周鸿儒,系统学习相声艺术。学习之余,杨帅潜心钻研曲艺,先后创作多个作品,并登上 “春华秋实”“同歌同行”“演绎青春”等校内外各大晚会舞台。

   3岁开始打桥牌,光电信息学院尹逸尘已有18年牌龄。高二时他参加世青赛遗憾负赛,后又在亚青赛错失冠军,但他决心为了国家队冠军坚持下去。上大学后,因为与队友不在同所学校,他的训练只能在网上进行。经过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尹逸尘和队友最终在全国青年赛、亚青赛、世青赛收获全满贯。

    280多个日夜,100多本书,每天坚持写300字以上的读书感悟,几十篇读书笔记……这是法学院张周娟秀大学生活里的收获。坚持阅读不仅让她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也影响了许多身边的人。

(记者 赵睿  记者团 徐诗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