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勇开拓

期次:第579期    作者:胡艳华 石兢 李旭玫   查看:110

    11月22日,是原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查谦120周年诞辰。本报特此编发由校史馆编辑整理,并经查谦家人审阅的《查谦教授传》部分内容,以示纪念。

   1896年11月22日,查谦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小丹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养父查秉钧为前清翰林,曾任道台和知县。他为人清廉,辛亥革命后返乡时甚至无以为生。查谦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正直。

   1915年,查谦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学习。因其属文学院学生,毕业后理应继续进行文科研究或步入仕途,但由于家庭的影响,他自己又认为:“官做不得,学物理可不依赖政治。”故而在赴美留学时,他选择了物理学作为主攻方向。1920年秋,查谦赴美,在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学习,并在密立根实验室从事光电效应研究,与美国实验物理学家E.O.劳伦斯(Lawrence)为同学。在美学习期间,查谦非常认真努力。1923年,他顺利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23年,查谦回国,经赵元任介绍,到东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23年12月12日东南大学发生火灾,物理系毁之一旦。1927年,查谦回母校金陵大学任教授。1929年,东南大学改名为中央大学,查谦到中央大学任教授,并曾于1932年兼任教务长,虽在任仅半年,但已显示出他勇于改革的精神。在查谦领导下,曾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改革学校行政的小组,对学校应行改革之处提出具体方案,受到校长刘光华的赏识。1932年,查谦应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校长王星拱的邀请到武大任教。翌年担任理学院院长,并着手建设武大物理系。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他在武大物理系的办学方向、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验设备、科学研究等方面多谋善断,做出了不懈努力。他是领导武大物理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使之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在教学中,查谦认真备课,一丝不苟。讲稿年年重写,不断增补新的内容。他所坚持的讲课风格是:注重物理学基本原则的观念和应用,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诠释。他大力提倡动手实验,竭力主张改变中国知识分子不愿动手的积习。他曾在全校作报告,分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中国传统所带来的极坏影响,并反复宣传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1932年到武大物理系任教之初,他就花大力气购置实验仪器、组建实验室、撰写实验讲义,倡导不仅在物理系,而且在整个理学院数学、化学和生物等各系均开设其物理实验课程。

   中国著名物理学前辈吴大猷先生在回顾上世纪前50年中国物理学发展历程时,曾说:“我们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评判一个机构或是一个人对中国物理发展的贡献呢?主要是根据他们在若干年之内,是否有建立起传统,包括人、设备与稳定的气氛等三方面;他们在几年内又能够吸引多少学生或是激励、唤起多少学生继续作物理研究工作。”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查谦在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1952年,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新建三所工科学院——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中南水利学院。1953年1月,“三院联合建校规划委员会”成立,查谦任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始进行建校选址等工作。查谦等人查看了武汉很多处地方,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后选定在喻家山、关山地区建校。喻家山、关山地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符合大学校园的要求;地势开阔平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部分老师认为关山地区离城区较远(离武昌市区12公里),不通水电,没有商业网点和通讯设施,会给建校工作和师生生活带来一些困难和不便。但查谦认为:大学校址的选择既要考虑当前的情况,更要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早年的大学都办在城里,生活方便。但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土地越来越紧张,同时通讯手段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又相对地缩短了市郊的空间距离,因此校园郊区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关山地区原属武昌县,现已划入武汉市辖区新界范围,不久就会成为武汉市建设的重点地区,很可能成为新的工业区、文教区,在这个地方建校对于学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现在看来,这一选择是高瞻远瞩的,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53年10月15日,华中工学院正式成立,查谦主持全院工作。学院虽然顺利开学,但任务繁重,面临的困难很多,存在分散、教师不够、教学组织和行政组织尚不健全等问题,学院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和充分发挥作用。在查谦领导下,学院迅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针,稳步贯彻教学改革,提出“加强团结、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的指导思想。通过学院上下的努力,华中工学院做到了当年筹建、当年招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即初具规模,形成了团结奋斗的局面,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955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任命查谦为华中工学院院长。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在师资队伍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等办学条件上还存在许多困难。查谦积极认真地管理学校的一切事务,对干部提升、人事变动、每年的预决算、各项经费开支等工作,无一不亲自过问。在他的领导下,学院学习苏联经验,建立新的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领导班子实行多种举措,包括发挥教研室的集体作用,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并且有计划地派出一批中青年教师到清华大学等兄弟院校进修,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前往苏联、东欧各民主国家进修考察。在他的领导下,华中工学院快速跻身于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1960年,华中工学院被批准成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学院根据中央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贯彻“高教六十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制订学校发展提高的综合规划,探索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道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狠抓师资建设。查谦说自己的工作作风是“实验室作风”(意即谨慎、踏实的作风)。他领导的校务委员会在全校师生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并为华中工学院严谨校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革开始后,由于历史原因,查谦深居简出。之后查谦夫人去世,查谦搬到武大与儿子同住,直到1975年去世。

(作者单位 校机关)